免费福利在线 https://www.sudaijia.cc 连写两篇和人教版有关的文章,感受到大家对此事的高度关注,觉得事情应该有转机了,毕竟众怒难犯。 果然,昨晚教育部已决定彻查,并表示严肃处理,绝不姑息,眼看胜利在望,真是令人欣慰! 心想,今天可以写点别的了,一边构思,一边在头条推荐页逛逛,真是不逛不知道,一逛吓一跳! 除了人教版,更多的其他儿童读物问题,让人应接不暇,色情、暴力、西化、精日、低俗...不胜枚举,最可怕的是教人自杀,甚至集体自杀?看得人义愤填膺,想写竟不知从何写起了。 选几个典型的说一下吧: 一、为什么人教版插图问题出在数学书上? 这张图或许可以解释。 网友评论:在心理学里面有心理暗示,催眠术,这种丑陋不堪的画面对使用教材的孩子产生负面的心理影响是难以估量的。这不是丑化,是厌胜术的应用,是毁国之根本。 何为厌胜,红楼梦里有记载: 当然,这里有迷信的意味,但是不可排除设计插图者借用这种心理,故意配难看、邪恶、易使人倦怠的图画,使人不知不觉中产生对数学的厌弃、反感、昏昏欲睡,慢慢的失去对这门理科基础学的热情和探索欲望,相信又有人要说我过度解读了,不说孩子,反正我一看到这样的配图就想把书合上,远离,不想看。 来对比一下正能量的插图, 这才是正常的孩子,活力四射、热情洋溢、力争上游、绝不认输...是不是让人越看越喜欢呢?(最后一个小朋友表情亮了) 每一处细节都很有爱,不像现在,每一处细节都让人细思极恐。 与此对应的是,中学理科教材也有不少人吐槽: 这种前后呼应说明了什么? 二、宣扬家暴的 把老婆关进屋里打到她求饶,之后两人“和好如初”,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这是要把女孩培养成“受虐狂”,把男孩培养成“家暴男”吗? 三、歧视女性、挑衅男女对立的 什么叫没有主见的男人是女人?这是变相在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吗?更是教唆男孩从小歧视女性,培养“大男子主义”,我们生活中逐渐淘汰的糟粕正在孩子们中间悄悄培养,是何居心? 四、西化、精日 除了第一个宝宝是中国的,其他人员都是外国的,这就奇怪了,为什么不干脆全部用外国的呢? 会不会是为了让中国宝宝找到自身的认同感? 还有他们不是贬低中医吗?那为什么中医书中的患者却是外国人,难道是要慢慢地把中医变成他们的文化? 还有更气人的, 形容“雷锋做好事时付出的艰辛,”用的是当年日军宣传所谓“中日亲善”摆拍的照片! 五、鼓动自杀、集体自杀的 把自杀描绘得很有意境,很有美感、画面感,仿佛自杀的尽头不是死亡,而是一个奇妙的境界,令人神往。怪不得现在的孩子动不动就跳楼,以前还指责现在的孩子承受力差,看来真的错怪他们了,这么强大的心理暗示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昨天,有人投诉到长江出版社,他们回复了, 对他们的回复我不认同,单看书名《想不开的兔子们》,“想不开”在中文里就是自杀的前奏,连这点文字理解能力都没有,还能运营出版社? 六、大量的情欲描写 这些内容成人看没什么问题,怎么能给未成年人看呢?这明显会带偏他们的思想,有一位网友说得好,“书是死的,人是活的,”不能删减一下再给孩子们看吗? 看下面这广告词写的, 都成了一言堂了, 曹文轩的课文,再配上吴勇的插画,使人忘记传统文化,厌倦数学学科,这是围追堵截,把孩子们赶到他们需要的地方去。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